今天是:

 

cveqc

  当前位置:首页 >

技能大赛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什么

稿件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18-07-09

——写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走过10年之际

门禁对讲,红外探测、烟雾报警、视频监控、环境监控、照明调节……通过选手的安装调试,为建筑配上“感觉器官”,使之变得智能而方便。近日,经过紧张角逐,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在青岛市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举办。这也标志着,历时两个多月、分布在全国23个省区市的第十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式落下帷幕。

从2008年到2018年,走过10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什么?站在新起点上又将何去何从?中国教育报记者在大赛期间对此进行了观察和追踪。

那些因大赛而出彩的人生

“在国赛上获奖的选手,我们可以快速为其办理天津户口。”今年大赛期间,天津市公安局在海河教育园区摆起了摊。来自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外地学生张彦飞是高职组“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项团体二等奖获得者,成为现场第一个“新天津人”。他激动地说:“技能大赛确确实实改变了我的命运。”

为每一位职教学子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为他们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氛围,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这正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立的初衷。

位于天津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大赛博物馆里,记录着众多被大赛点亮的人生。

“元老级”的首届获奖者、天津职业大学毕业生王警,凭着对技能的“钻”劲儿,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选中,在工作后善于加工急件、难件,先后获得“航天技术能手”“数控车工优秀奖”等荣誉,为航天事业、为中国制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00后邵文骞,因为家境贫困,怀着遗憾走进中职。吉林信息工程学校的教师用大赛燃起他的斗志,经过刻苦训练和层层选拔,他最终拿下2016年“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赛项第一名,为吉林省实现了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现在,他已经创办了自己的网络科技公司。

放弃“三本”改投职教的获奖选手张朝,毕业后竟到一所“985”高校当起了教师。他在天津大学机械实践教学中心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更将自己对技术技能的崇尚传递给学生。

数据显示,经过10年发展,全国赛参加选手由2000多人增加到1.5万多人,获奖人数也由最初的1000余人发展到9000余人。随着一批批优秀工匠能手的脱颖而出,一大批技能精湛的获奖选手在职业岗位上创造出骄人业绩,大赛成为职教学子心目中的圣殿,成为每个人都想一试身手的擂台。

目前,全国已形成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赛事体系,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的学生人数由2008年的数十万人,发展到如今已基本覆盖3000万名职业院校在校生。这意味着,几乎每一名职业院校学生在求学期间都有机会在大赛中锻炼成长。

大赛也在社会上为职教学子赢得了尊重、拓展了空间。解决户口、面试升学、优先就业,各地政府对技能人才的“争夺”白纸黑字写在政策里。而对民间百姓来说,对人才的推崇有另外的表达方式。据记者了解,对于大赛获奖者,有敲锣打鼓送喜报的,有给村里放3天电影庆祝的。这些“接地气”的举动,折射出中国最基层的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看法的变化。

同样,每年大赛期间,“获奖选手回母校”活动在各个职业院校学生中也会掀起追捧的热潮。学生们心里明白,真正改变他们命运的,不是获奖的光环,而是手中实实在在的技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还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些都意味着,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张朝回母校作报告时满怀信心地对学弟学妹们说。

那些受大赛吸引而来的行业企业

24个赛项,13家合作企业,从这组数字中,可以窥见2008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起步之艰难。一个赛项平摊不到一个企业支持,而参与企业中还有不少是奔着卖设备赚钱的小公司。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已被实践证明的职业教育之路。没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就没有生命力。作为职业教育领域唯一的全国赛事,为行业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平台,是其必须完成的使命。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经过十余年发展,现在企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据了解,今年大赛共有100多家合作企业,甚至出现了十几家企业竞争一个赛项的情况,其中有许多重量级的大企业参与。

为了吸引行业企业,大赛执委会动了不少脑筋。

赛项设置紧贴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例如,2010年“双十一”,天猫线上成交额达到9.36亿元,但是线下的相关服务却严重滞后,快递爆仓,广大网民怨声载道。基于此,2011年“现代物流”赛项应运而生。再比如,近几年,我国很多地区雾霾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2015年大赛首设“大气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赛项。2018年,新增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养老服务等7个赛项。据统计,目前这种对接新产业、新业态的赛项有近30个,占全部赛项的40%以上。

赛项设得稳而准,靠的是制度。“赛项只能由行业协会或专业组织申报。”“所有征集来的赛项,要经过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当地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进行选择,支持率超过50%的赛项方可进入专家评议。”正是这些规则,把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绑在了一起,把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距离拉近了。

制度也给企业设定了门槛,规则要求,合作企业提供的竞赛设备一旦确定,3年之内不得变化,如果必须变化,软件免费升级,硬件无偿赠送给学校。

靠大赛挣钱的路走不通了,那么吸引行业企业的是什么呢?“挖人。”连续举办9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招聘会上,对技能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来招聘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大赛历练的学生素质都非常好,现在我们每年招聘都跟着大赛走。”

事实上,企业最根本的动力是产业人才培养的深层次需要,大赛的作用在于使这种需求更加清晰明确。据大赛执委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有近90%的赛项由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度参与,及时引进产业最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人才需求标准,90%以上的赛项将职业素养纳入考核范围,而且赛题提前一个月全部在网络上公开,供所有职业院校了解行业企业的新要求。

那些被大赛引领的职业教育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大赛的目标是引领职业教育整体向前发展。

行业和职业的最新要求改变着职业教育的形态。今年带队参赛的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孙昊告诉记者,自环境监测类赛项进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学校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初,“环保设备”这门课的实践教学,仅仅是带领学生去工厂里参观设备。随着大赛相继引入水环境的监测与治理技术、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这门课也被分割成两门重要课程——“废水监测与治理”和“大气污染监测与治理”。其教学模式从最初几乎没有实训内容,到如今全部教学均在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综合实训平台上进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技能大大增强,实现了毕业即上岗,受到企业欢迎。

有的赛项带来了新的专业设置。据了解,通过承办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等赛项,天津市的职业院校相继新增了航空航天、现代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等8个专业群,新增或改造了20余个专业以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些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因为大赛而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要。过去,中职、高职的建筑装饰技能赛项主要是以电脑设计为主,从去年开始,中职组改为需要实际动手的贴墙砖和抹灰。这样一来,逼着学校到市场上去寻找装修“高手”,直接推动了工匠大师进校园。

大赛带动了职教“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大赛中担任裁判、监督、仲裁等工作,成为让教师了解本专业最高水平和最新要求的好机会。“希望多给我们几个裁判名额,一个教师培训出来就能带动一个专业的发展。”一些教育厅职教处工作人员向大赛执委会反映。

大赛还促进了中西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在大赛平台上的东西部院校交流学习、师资培训和向中西部地区捐助实训设备,中西部院校在赛场上不再停留在过去的“重在参与”“观摩学习”。中西部地区院校获奖比例不断提高。2014年,在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中,新疆维吾尔族和东乡族学生朱花蕤、阿依仙古丽、何玲斩获金牌。甘肃、宁夏等省份也实现了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经过十余年发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从天津一个主办地扩展到包括北京、山西、内蒙古、山东、湖北等23个赛区76所承办校。其中,中西部学校承办的比例逐年提高。

对于大赛的未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在2018年大赛筹备会上表示,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已经印发,下一步还将着手制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经费管理办法》和开展技能大赛实施规划研究,进一步完善大赛制度,创新企业合作机制,提高专家团队专业水平,强化经费管理和使用,加强阳光办赛,同时借鉴“世赛”经验,提升大赛的国际影响力,为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高靓 焦以璇 陈欣然)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09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