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络足道学
稿件来源:CVEQC 职业培训工作系统 发布日期:2017-02-23
内容简介
传统摄生养性之方术深受历代医家关注,颇为世人所青睐。现代人们比任何时期都珍视生命质量、热衷养生保健,返璞归真的绿色保健系列更受赞赏,健康保障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并得以快速发展,足道养生保健作为其中一支异军突起的生力军而崭露头角。
国家倡导治未病健康工程,社会期望高层次养生系列,市场需求超一流保健技能,企业亟待专业化规范标准。纵观今日充满市井的足道养生保健,大多行业管理是侧重于经营服务而忽略、缺乏技能培训、监管督导和模式规范,普遍都是足部反射区的天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乏有粗制滥造者,其中尚有伤风化的色情充斥,这将有碍于足道养生技能水平提高,甚至严重影响足道养生保健行业健康发展。因此,足道养生保健行业务必突破原有模式格局,提升专业规范层次,增强技术团队素养,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进而完善健全足道养生保健技能、教学和经营服务密切结合的科学管理长效机制。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概述
第一章 中华经络足道学概论
第二章 中医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篇 手法技能功法
第三章 中华经络足道手法技能
第四章 中华经络足道基础功法
第三篇 中药温泡热敷
第五章 中华经络足道温泡热敷理论概述
第六章 中华经络足道温泡热敷模式规范
第四篇 经络足道方术
第七章 中华经络足道方术理论概述和模式规范
第五篇 艾灸罐刮方术
第八章 艾灸方术模式规范
第九章 拔罐方术模式规范
第十章 板刮方术模式规范 第六篇 培训督导方略
第十一章 中华经络足道职业技能培训
第十二章 中华经络足道职业技能督导
书摘要
(四)促进功能康复
现代康复的概念包括身体、精神、职业、社会等康复,也就是运用医学和养生保健技能克服人们因疾病、损伤、衰老等造成身体上、精神上的功能障碍,从而充分发挥现存功能的潜在力。身体康复主要就是功能康复,功能康复注重科学性、综合性和整体性。根据疾病、伤残或衰老的特点,采用综合性康复措施,特别是充分发挥传统养生保健推拿手法的优势,可显著改善和增强功能障碍康复群体的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精神面貌和生活能力。
传统养生保健主要通过推拿手法技能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干预并阻断疾病的发生、深化和传变,促进机体功能良性转化;通过走经络、推穴道,改善气血运行障碍状态,实现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促使疼痛的良性转化。
运用推拿手法还可参与预防、减轻非实质性病理变化所引起的功能失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针对疼痛的原因与性质处方遣法,可促进创伤修复和关节通利,有助消除肿胀瘀结,防止肌肉韧带萎缩、粘连和痉挛,达到不同程度的镇痛、移痛、消痛和止痛目的,配合医疗、辅助康复。
《素问·异法方宜论》载述:“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素问·血气形志篇》载述:“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圣济总录》载述:“痹不仁而肿痛……斯可按也。”这里,“痿厥”“不仁”“痹”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运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病症。通过推拿手法走经络、行气血、温肌肤、壮筋骨,可调节脏腑功能,恢复肢体活动能力。有不少资料表明,推拿手法技能对于病后伤残、手术后遗症、慢性疾病、衰老等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尤其是运动、神经系统等局部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功效和积极的意义。
对于促进病后康复,推拿手法能有效地修复机体功能障碍,充分调动康复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康复的内在潜力。只有身心功能的全面协调,即生理和心理、肉体与精神的密切结合,才能巩固和提高功能康复的保健功效。
五、经络足道基本法则
中华经络足道贯通传统理法方术纲常,遵循中医养生原理法则,强调求本、扶正。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养生保健关键在于谋求增强元阳肾气,促进脾胃功能;扶助营卫正气,防御六淫邪气。在中华经络足道实践过程中,通过合理运用手法技能,准确选取经络穴位,方能确保养生保健功效。
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中国保健推拿基本法则,可以沿用为中华经络足道基本法则,大致如下:
(一)注重求本与扶正
中医学强调“治病必求其本”(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见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胃病源流》),扶助、加强正气是防御或祛除病邪的关键。养生保健强调求本与扶正,在于健脾补肾、扶固正气,以致未病先防;在于针对致病的根本原因,根据正邪盛衰的具体情况,实施扶助正气、祛除病邪。
(二)统筹全身、突出局部
中医学认为人是有机的整体,全身各部位应相互协调。养生保健应注重整体和局部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把握局部和整体的兼顾结合。在遣方施法中必须从整体出发,统筹全身,同时突出局部。在分析与综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养生强身和功能康复的规律、模式常规,联系局部情况把握轻重缓急。
(三)因人而施、因病而治、因部位而异
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法虽有定,变通在人”,在实践应用中应根据客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病证、操作部位等不同情况立方施法,酌选相应的手法及其相宜的强度和用量。
传统摄生养性之方术深受历代医家关注,颇为世人所青睐。现代人们比任何时期都珍视生命质量、热衷养生保健,返璞归真的绿色保健系列更受赞赏,健康保障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并得以快速发展,足道养生保健作为其中一支异军突起的生力军而崭露头角。
国家倡导治未病健康工程,社会期望高层次养生系列,市场需求超一流保健技能,企业亟待专业化规范标准。纵观今日充满市井的足道养生保健,大多行业管理是侧重于经营服务而忽略、缺乏技能培训、监管督导和模式规范,普遍都是足部反射区的天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乏有粗制滥造者,其中尚有伤风化的色情充斥,这将有碍于足道养生技能水平提高,甚至严重影响足道养生保健行业健康发展。因此,足道养生保健行业务必突破原有模式格局,提升专业规范层次,增强技术团队素养,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进而完善健全足道养生保健技能、教学和经营服务密切结合的科学管理长效机制。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概述
第一章 中华经络足道学概论
第二章 中医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篇 手法技能功法
第三章 中华经络足道手法技能
第四章 中华经络足道基础功法
第三篇 中药温泡热敷
第五章 中华经络足道温泡热敷理论概述
第六章 中华经络足道温泡热敷模式规范
第四篇 经络足道方术
第七章 中华经络足道方术理论概述和模式规范
第五篇 艾灸罐刮方术
第八章 艾灸方术模式规范
第九章 拔罐方术模式规范
第十章 板刮方术模式规范 第六篇 培训督导方略
第十一章 中华经络足道职业技能培训
第十二章 中华经络足道职业技能督导
书摘要
(四)促进功能康复
现代康复的概念包括身体、精神、职业、社会等康复,也就是运用医学和养生保健技能克服人们因疾病、损伤、衰老等造成身体上、精神上的功能障碍,从而充分发挥现存功能的潜在力。身体康复主要就是功能康复,功能康复注重科学性、综合性和整体性。根据疾病、伤残或衰老的特点,采用综合性康复措施,特别是充分发挥传统养生保健推拿手法的优势,可显著改善和增强功能障碍康复群体的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精神面貌和生活能力。
传统养生保健主要通过推拿手法技能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干预并阻断疾病的发生、深化和传变,促进机体功能良性转化;通过走经络、推穴道,改善气血运行障碍状态,实现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促使疼痛的良性转化。
运用推拿手法还可参与预防、减轻非实质性病理变化所引起的功能失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针对疼痛的原因与性质处方遣法,可促进创伤修复和关节通利,有助消除肿胀瘀结,防止肌肉韧带萎缩、粘连和痉挛,达到不同程度的镇痛、移痛、消痛和止痛目的,配合医疗、辅助康复。
《素问·异法方宜论》载述:“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素问·血气形志篇》载述:“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圣济总录》载述:“痹不仁而肿痛……斯可按也。”这里,“痿厥”“不仁”“痹”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运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病症。通过推拿手法走经络、行气血、温肌肤、壮筋骨,可调节脏腑功能,恢复肢体活动能力。有不少资料表明,推拿手法技能对于病后伤残、手术后遗症、慢性疾病、衰老等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尤其是运动、神经系统等局部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功效和积极的意义。
对于促进病后康复,推拿手法能有效地修复机体功能障碍,充分调动康复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康复的内在潜力。只有身心功能的全面协调,即生理和心理、肉体与精神的密切结合,才能巩固和提高功能康复的保健功效。
五、经络足道基本法则
中华经络足道贯通传统理法方术纲常,遵循中医养生原理法则,强调求本、扶正。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养生保健关键在于谋求增强元阳肾气,促进脾胃功能;扶助营卫正气,防御六淫邪气。在中华经络足道实践过程中,通过合理运用手法技能,准确选取经络穴位,方能确保养生保健功效。
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中国保健推拿基本法则,可以沿用为中华经络足道基本法则,大致如下:
(一)注重求本与扶正
中医学强调“治病必求其本”(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见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胃病源流》),扶助、加强正气是防御或祛除病邪的关键。养生保健强调求本与扶正,在于健脾补肾、扶固正气,以致未病先防;在于针对致病的根本原因,根据正邪盛衰的具体情况,实施扶助正气、祛除病邪。
(二)统筹全身、突出局部
中医学认为人是有机的整体,全身各部位应相互协调。养生保健应注重整体和局部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把握局部和整体的兼顾结合。在遣方施法中必须从整体出发,统筹全身,同时突出局部。在分析与综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养生强身和功能康复的规律、模式常规,联系局部情况把握轻重缓急。
(三)因人而施、因病而治、因部位而异
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法虽有定,变通在人”,在实践应用中应根据客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病证、操作部位等不同情况立方施法,酌选相应的手法及其相宜的强度和用量。